如今的土木真的'又土又木”吗?专家分析后你将会为自己选择“土木工程”专业而点赞。

2025-08-01 2112 0

现状;你眼中的“土木工程”正在被优化




当 AI 自动生成建筑配筋方案,当爬壁机器人替代人工检测裂缝,当混凝土开始 “发电储能”,土木工程早已跳出 “泥瓦匠” 的刻板印象。近年来,关于 “专业取消”“房地产萎缩”“找不到工作”“没有新项目” 焦虑,担忧中?
但行业真相是:土木工程正在经历第四次科技革命,从‘钢筋水泥’向‘智能建造’跃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土木人的真实生存现状与未来机遇。你听完后一定很明确要不要继续干下去。



问题一、120年历史的’土木工程‘专业取消了?

教育部 2024 年数据显示,全国 “土木工程” 专业点减少 12 个,过去成绩做好的才能报土木工程985、211大学,如今是低分能上985的土木专业,这样看上去是土木专业真的不行了?


我想说大家要看新赛道的崛起,土木工程已经更新为智能建造了,在看专业:智能建造新增 35 个、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建筑方向)新增 28 个。某 985 高校将原土木工程专业拆分为 “智能建造”“绿色土木工程”“地下空间工程” 三个方向,课程中砍掉传统施工工艺课,新增建筑机器人操作、BIM 建模、碳排放核算等内容。这不是 “取消”,而是学科随行业需求迭代的必然。




问题二、房地产萎缩?行业要 “去地产化”?

针对这个问题工程力学专家‘陈政清’院士和多位专家曾分析过,在中国特殊发展现状中,因为发展的很快就造成了这种人多项目少供不应求的现象,总体呢我们从3方面来说:


1.土木包含内容:我们基础建设方面离目标还很远的,如道路、桥梁、还有很多大型的公共场馆等(包含防灾减灾体验馆、指挥应急中心、综合体育场馆、综合养生娱乐场馆、还有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综合的建筑),按照这些需求量来说预计还有10多年的发展实体建设,


2.人们生活需求方面不断提高,我们现在的房产保量确实很大,但是按照房产适用寿命50-80年来算,现在60-80年代“老旧破小”的房子太多了,现在是迫切需要去检测房屋安全和怎样去改造房屋建筑结构来解决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7月份的中央城市会议提出“高质量,高品质的建筑。


3.土木工程要做的也是在不断的技术更新,从世界范围来说,即使在发达国家他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土木工程的含量也还有15%-20%。所以我们现在经历的就是调整阶段,调整以后就是相对稳定的智能建造新时期。



问题三、企业若长期依赖单一类型项目,在行业加速迭代、市场需求分化的未来,是否仍能保持生存韧性与增长空间?

这里说个案例,华为“2012 实验室”成立于 2012 年左右(名字源自任正非对电影《2012》中 “危机与生存” 的思考),而西方对华为的技术限制(如美国制裁、芯片断供等 “卡脖子” 行为)主要始于 2018 年之后。这意味着,华为在外部技术封锁尚未成为现实威胁时,就已主动启动了前沿技术的自主研发布局。

那么我们也要提前做好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建筑岩土行业的多元化并非简单 “做加法”,而是基于技术、政策与市场的系统性重构。

短期:抓住矿山修复、地下空间开发等政策驱动型机会,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传统业务效率。

同时多元化业务开展:新基建、城市更新、新能源工程、检测鉴定工程。


新基建:川藏铁路、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持续推进,仅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就需 5 万名土木技术人员参与隧道、桥梁施工。

城市更新:全国 291 个地级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2024 年投入 5.8 万亿元,从加装电梯的结构加固到地下管网翻新,全是土木人的 “主战场”。

新能源工程:某民营建工企业转型做 “光伏电站 EPC”,2024 年新项目签约量同比增 300%,团队从 20 人扩至 150 人

检测鉴定工程291 个地级市的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海量既有建筑安全评估,从楼体结构承载力检测到地下管网腐蚀鉴定,年新增检测订单超 150 万份,成行业增长主力。某头部检测机构 2024 年相关收入同比涨 220%,技术团队扩编至 300 人。

智能建造岗:BIM 工程师、装配式建筑设计师、建筑机器人操作员,2024 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长 72%,某央企开出年薪 25 万仍招不到人。
中期:布局绿色技术(如地源热泵)、智慧岩土(如监测预警系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长期:通过海外市场、数据服务等轻资产模式,构建 “工程 + 服务” 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正如华为通过 2012 实验室实现技术自主,岩土企业需以 “前瞻性布局” 替代 “被动应对”,在危机来临前构建业务护城河。但多元化绝非 “万能药”,需结合自身资源精准选择赛道,方能在行业变革中实现跃迁。


问题四、再聊聊这几年的重大工程

只要人类需要更安全的建筑、更畅通的交通、更绿色的城市,土木工程就不会消失。

1、5G 基站建设为例,截至 2025 6 月,全国 5G 基站总数达 455 万个,每个基站的地基处理、钢结构机房建设都需要土木工程师。
2、再如新能源基建,2024 年中国内地能源转型投资达 8180 亿美元,仅风电基础(单座风机需浇筑 500 方混凝土)和光伏支架安装市场规模就突破 3000 亿元。
3、最新的1.2万亿工程的世界级工程的墨脱水电站,其年发电量突破 3000 亿度,是三峡水电站的 3 倍,足以满足 3 亿人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产生的电能相当于 1.5 亿吨石油的能量,约为沙特石油年产量的三分之一,稳坐世界发电量最大水电站的宝座。
4、铁路方面
川藏铁路 —— 岩土工程的极限挑战、狮子洋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中吉乌铁路(跨境工程)
5、城市更新地下空间
今年两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和老旧房屋的健康体检,目前多地出台对20年前老旧房屋进行健康体检和更新改造。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二期)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住建部示范工程)
6、新能源基建
益阳大通湖渔光互补项目(湖南)
漳州核电(福建)
7、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 —— 智慧城市的生命线
中国中化总部大楼(雄安新区)


最后来两句

当你还在纠结 “工地苦不苦” 时,你的同龄人已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筑碳足迹核算、国际工程 EPC 总承包等领域崭露头角。选择土木,不是选择 “永远安稳”,而是选择与时代共建的可能 —— 从川藏铁路的隧道攻坚,到非洲港口的智慧化改造,从城市更新的 “建筑体检”,到新能源基建的技术突破,这个行业永远需要能解决新问题创新技能同时又战略思想的人。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