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 北京城建勘测院唐超创新工作室获评北京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2025-05-28 2133 0



    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征程中,有这样一位科技工作者:扎根地铁运营检测装备研发十一载,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技术壁垒,用创新之光照亮地铁隧道结构检测创新发展之路。他就是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城建勘测院”)副总工程师唐超。今年5月,这位80后工程师所带领的“唐超创新工作室”以卓越贡献获评北京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新时代轨道交通科技工作者的生动注脚。


凭技术攻坚,护航地铁安全行

    北京城建勘测院唐超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现有成员14名,工作室始终聚焦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领域,以“测全、测准、测快”为目标,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成为行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标杆。




    唐超创新工作室锚定地铁运营期安全监测的痛点,开启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安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当时国内该领域尚处探索阶段,团队从零起步,从点云质量增强算法、结构形面变化智能识别等 “硬骨头”。历经多轮技术改进与专家论证,最终研发出整套高精度测量装备,实现形变检测精度达毫米级、内业效率提升5-10倍,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在全国50%以上地铁隧道结构检测中得到应用,保障了北京地铁70%以上线网的运营安全,推动了地铁隧道结构测量、检测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发展。



轨道交通智能巡检机器人



以创新驱动,绘就科研新画卷

    创新路上,领军人唐超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在隧道结构检测数字化应用和装备研发工作中,唐超将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科协金桥种子资金等30余项横纵向课题。围绕地铁隧道结构测量、检测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发展研究,发表文章40余篇,SCI/EI检索10篇,撰写专著1部。获一级学/协会科技奖5项;获得专利授权8项,申请10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5项。入选2023年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24年朝阳区“凤凰计划”领军人才,2022年中国测绘学会测绘青年创新科技人才。工作室先后斩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以匠心传承,筑牢发展硬支撑 


    在推动行业技术升级的同时,唐超始终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并通过“名师带徒”模式为行业培育新生代创新力量。其中,青年员工任传斌、徐鹏宇在唐超的悉心指导下,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入选“名师带徒”名单。在该模式下,任传斌和徐鹏宇相继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并斩获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测绘科学技术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彰显了“名师带徒”的实践价值,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技术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内涵。



    在北京城建勘测院,这支由14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团队,一直在为地铁运营安全监测的智能化、智慧化发展而努力,助力地铁运营监测跑出“加速度”。未来,北京城建勘测院唐超创新工作室将继续深耕地铁隧道结构检测技术,培育更多青年英才,为行业进步和创新发展贡献科技力量,书写新时代轨道交通建设的崭新篇章。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