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2048 0
一、培养学院
土木水利专业岩土工程与风险防控方向依托吉林应急管理学院,我校的吉林应急管理学院是东北三省首家应急管理学院,由学校和吉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共建,是吉林省应急管理厅的技术支撑单位。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48人,研究生92人。获批了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群—“应急管理与智能安全工程”、“吉林省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吉林省社科研究基地、吉林省应急技术与管理科技创新平台等。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吉林省高层次C、D、E类人才18人。 二、专业领域简介 1 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与风险防控方向导师队伍由俄罗斯籍院士、国际知名自然灾害防治专家领衔,一批具有省级人才称号、省学术学科带头人为中间力量的教师团队组成,依托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进行建设,聚焦国家应急及岩土工程领域发展战略需求和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接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招收专业涵盖土木、水利、地质、环境、安全、应急、计算机、地信等。 2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为矿山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等技术;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干旱)灾害等风险评估与防控;地基基础、边坡、地质灾害等岩土工程治理技术;工程勘察、地质勘查分析与评价等。相关学科有优势特色A类学科-土木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工程与环境安全。近五年,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0余项,科研经费达到3000余万元。 3 培养依托 研究生培养依托综合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科研创新团队、安全疏散模型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高陡岩质边坡生态复绿科研创新团队、安全生产科研创新团队、生态环境安全风险评价科研创新团队5个科研团队;吉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智能管控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生态修复研究院校级科研平台。学院设有研究生培养工作室,以团队形式培养,每周召开组会,研究生入学后,即进入团队参与各科研项目,确定研究方向。依托实验室包括安全检测实验室、VR仿真训练与桌面推演平台实验室、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实验室等实验室,现有设备近千万元。 三、导师队伍 张以晨,博士后/二级教授,研究领域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工程治理;吉林省突贡专家,省拔尖创新二层次人才,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和省地质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计划人选,吉林省C类人才;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地质学会山水林田湖草专业委员会主任。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论文23篇,TOP期刊4篇。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80余项,科研总经费1500万元。 潘殿琦,博士/二级教授,省突贡专家(省政府津贴专家),省教学名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省重点学科(群)学术带头人,省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兼任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和硕博论文盲评专家,中国冶金学科建设学会常务理事等。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土地基处理,冻土工程技术,绿色基坑工程技术,油页原为岩开采技术。 张继权,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B类人才、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分别入选 2020-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职业生涯影响力榜单”和“年度影响力榜单”、2021年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名单。长期致力于综合灾害与环境风险评价和应急管理、生态安全评价与综合调控研究,主持科研项目100多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15部;取得软件著作权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7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等。 郎秋玲,博士/副教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吉林省应急厅、自然资源厅专家。主持省科技厅项目3项,其它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经费150万元,方向为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岩土工程治理等,主持重点教研课题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指导研究生发表SCI论文7篇;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3部。指导学生获省、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校优秀硕士导师称号。邮箱:115588091@qq.com。 王贝贝,博士/副教授,吉林省E类人才,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及事故应急方向的研究,主持吉林省科技厅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多个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篇,其中10篇为SCI论文,共发表论文4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第一著作人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 于成龙,三级教授,吉林省政府突出贡献专家,主要从事防灾减灾、生态修复科研与教学工作,完成及主持完成各类科研、技术成果8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独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获得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刘新,博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吉林省应急厅安全风险防范专家,吉林省E类人才。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技部、省科技厅、教育厅、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科技厅项目1项,经费3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参与4部地方标准编制;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灾风险评估、建筑火灾安全疏散。 谷中元,博士/教授。国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家,吉林省D类人才,吉林省应急厅专家,吉林省自然资源厅专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长期致力于采矿环境重建、协同采矿、岩石力学等研究领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总经费8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 朱丹,博士/副教授,专注气象灾害应急与减灾,主要包括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对电力、国土等相关行业影响。主持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和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吉林省气象局科技开发奖4项。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在气象局、水利和电力行业等部门。 李丽,副教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吉林省 E 类人才。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疏散路径规划与遥感影像解译等方向的研究。主持省级科研项目 2 项和横向科研项目 2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9 篇(其中 SCI 1 篇、中文核心 4 篇),累计发表论文 20 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作为第一著作权人获授权软件著作权 3 项。 陈亚南,博士/副教授,专注于环境污染评估与控制技术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对土壤、水体及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开发环境风险预警系统以提高对潜在环境威胁的响应效率,并且利用高光谱遥感反演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上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2项省级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张端梅,博士,双师双能型教师,吉林省高层次E类人才。现为吉林应急管理学院应急技术与管理系系主任。曾获“优秀指导教师”“个人先进工作者”“长春工程学院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主持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指导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 刘华南,博士/副教授,吉林省E类人才,岩土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油气储运》《长春工程学院学报》青年编委,主要从事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寒区工程地质灾害、冻土工程与环境等方向;主持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和吉林省教育厅项目重点项目2项,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5篇,EI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吉林省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3等奖1项,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获国家级3等奖2项,省赛银奖3项,铜奖5项。 李忠水,博士/三级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财政部、吉林省自然资源厅、住建厅专家,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获得者,吉林省D类人才;研究领域为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矿区水工环地质。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2项、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论文5篇,出版著作7部,起草标准4个,授权专利2项。 任之行,博士,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留学访问学者,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污染物在水土环境介质中的污染控制、环境行为、生态风险,以及环境资源的保护修复与优化配置等。在相关领域发表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JCR一区TOP论文10余篇。主研及参与横纵向项目10余项。参与编写著作一部。多次在国内国际重要会议交流报告。电子邮箱:RenzhixingRyy@outlook.com。 朱月,博士,吉林省E类人才,南方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资源钻采、纳微颗粒强化油气开采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吉林省科技厅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在能源领域知名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3篇,并以第一(或导师外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电子邮箱:zhuyue@ccit.edu.cn。 戚波,博士,吉林省D类人才,从事专业为地质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钻探工艺与机具的研发、地热能开发钻完井技术、多相流体仿真以及地质灾害应急治理技术等。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教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3篇为SCI论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件。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 王彤,博士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访问学者,辽源市龙山区科技专家库首批科技专家,双师双能型教师,吉林省E类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EI论文3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科研总经费60余万元,邮箱:729975034@qq.com。 云佳琪,博士,双师双能型教师,长春工程学院A类引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水泥基复合材料、钻探机具及材料等。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身份发表SCI一区TOP论文3篇,二区论文3余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 于萍,博士/副教授,吉林省E类人才,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水资源智控、灾害智能防控技术等研究。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省政务专家、省采专家、市科技专家。获奖12项,获证书14项。主持科研项目9项,参加30余项;发表SCI等论文32篇,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5件,授权软著14项;竞赛获奖20余项。 四、研究生学术成果 研究生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SCI中科院一区top检索论文3篇,SCI中科院二区检索论文20余篇。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省优秀硕士研究生等荣誉比率较高。 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软件著作权一项。 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金奖、银奖、铜奖4人,第八届、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赛道)国家级铜奖1人,吉林省研究生科技论文演讲比赛三等奖1人,“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人。 五、就业深造 研究生就业服务面向应急、建筑、水利、地质等相关行业的机关、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等,就业率高,读博率达到40%,就读学校包括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为行业和区域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干旱)灾害等风险评估与防控、矿山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岩土工程治理技术等领域提供服务。 六、考试科目 01 初始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1材料力学 02 复试科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导论 03 同等力学加试 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概论 七、招生联系方式 联系人:郎秋玲 联系电话:15104417089 电子邮箱:115588091@qq.com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同志街3066号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