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2052 0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一进程中,工程机械企业的战略布局与目标设定不仅彰显自身竞争力,更勾勒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全球进阶路径:
柳工提出2030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的战略规划目标;临工重机在近期的全球客户节上发布2030年500亿元战略目标;山东临工以“五年再造一个新临工”为战略目标,规划到2030年将实现海外收入385亿元以上;徐工提出到2030年公司规模将在千亿基础上再翻一番,国际化收入占比达60%以上……
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数据,既是顺应行业高端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行业变革浪潮中,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坚定探索。
01 企业远大目标的底气何来?
“十四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预计“十五五”期间,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支撑,成为工程机械企业敢定 “高目标”的底气。
政策端,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为行业注入强心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直接推动存量设备的更新需求释放。据预测,2025年工程机械行业营收将达9100亿元,同比增长约3.8%。
此外,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政策重点,报告要求“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使工程机械企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布局。
市场端则呈现出“海外扩张”与“存量更新”双主线并行的清晰脉络。
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增长的主引擎。2025上半年财报显示,多家龙头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过国内收入,如中联重科海外收入138.15亿元,占营收比重55.58%;三一重工主营业务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63.02亿元,占比60.26%。这一系列数据印证了中国工程机械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从“价格优势”向“价值优势”转变。
国内市场同样孕育着新机遇,随着国家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国内市场大批老旧设备进入更新周期。在环保和效率双重驱动下,新能源、智能化设备成为市场新宠,如柳工电动装载机2025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93%。
政策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推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为各大企业定目标、谋发展提供了充足底气。
02 工程机械企业的战略举措
面对国家“十五五”规划带来的机遇和2030年营收目标的宏伟蓝图,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从多个维度积极布局,并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柳工:积极拓展三大增长曲线。
柳工“十五五”的战略目标是实现600亿元的营收规模,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要超过60%,净利率不低于8%。相比2024年300.6亿元的营收,2030年目标营收增长了将近一倍。具体而言,柳工将通过聚焦土方机械核心主业,战略侧重发展矿山机械、工业车辆等成长业务,并积极拓展农业机械、新技术和产业金融等新兴业务三大增长曲线,力争实现上述目标。
在全球化方面,柳工总裁罗国兵表示,“十五五”期间,柳工还将坚定实施全球化战略。下一步,柳工将利用好全球研发、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等资源,驱动公司全球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将柳工真正打造成全球化的品牌。
2025年8月,柳工董事会正式批准投资5亿元人民币在印尼建设制造工厂,这不是简单的生产基地复制,而是全价值链的本地化运营体系。此外,柳工还在巴西投资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达1.5亿雷亚尔(约1.94亿元人民币),为当地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融资方案。
临工:海外再造一个新临工
在山东临工第三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临工集团董事长王志中系统阐述了临工集团国际化新战略,并首度解析了集团十五五规划目标。
对于提出的2030年集团营收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王志中的信心来自于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个轮子是‘巩固基本盘,开拓新增长点’。”临工的装载机、挖掘机等传统优势产品在国内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正大力布局工业智能、新能源、高端大型农机等战略新兴产品线。“另一个轮子是‘加速全球化,实现海外新突破’。”国际市场将是未来增长的最大潜力所在。“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海外收入的占比要实现大幅提升,力争在海外市场再造一个临工的规模。”
其国际化新战略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构建临工国际化新格局"。所谓"重点突破",即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全球核心市场,特别是在全球市场占80%份额的前20个国家。“全面推进”是指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本土化运营,包括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和子公司、打造国际融资平台、推动人才、渠道、服务的本地化,构建完整的海外产业生态链。
徐工:2030年千亿规模再翻一番
徐工机械年报数据显示,20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6.60亿元,其中国际化收入占比已达46%,且产品覆盖195个国家和地区。瑞银对徐工集团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预判,在瑞银的预判中,2025年徐工集团营业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在今年5月客户节开幕式上,徐工集团董事长杨东升明确提出:“到2030年,徐工规模将在千亿基础上再翻一番,国际化收入占比达60%以上。”这一目标的底气,来自其 “1+14+N” 全球化运营体系——在14国设立研发中心,形成 “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全球研发” 四位一体模式。
近日,徐工发布新一轮股票激励计划,最核心的目标是大幅推进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按照目标,至2027年,徐工集团净利润要比2025年增长53.85%,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03 前行道路上的多重考验
在工程机械企业雄心勃勃的目标背后,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全球合规、供应链安全、技术迭代四重障碍,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定力与应变能力,也决定着谁能在行业淘汰赛中笑到最后。
一是产能过剩与内卷竞争。当前工程机械行业正在进入新一轮周期的复苏阶段,然而本轮周期挖掘机等产品销量增幅远小于上一轮周期复苏阶段,同时塔机、工程起重机等品类销量依旧持续下降。工程机械行业深陷内卷加剧、产能过剩的困局,如何遏制恶性竞争、消化过剩产能,成为摆在行业面前亟待破解的核心难题。
二是随着企业出海步伐加快,全球合规风险日益凸显。2025年8月,印尼商业竞争监督委员会(KPPU)对三一集团旗下三家公司处以4490亿印尼盾(约1.97亿人民币)的罚款,缘由是其在印尼销售卡车时违反当地竞争法规。类似的市场规制在全球普遍存在,如印度明确要求外资企业将部分经销权移交本土公司,规定分销商必须为本地企业;欧盟通过技术认证、环保标准构建市场准入壁垒……这些规则差异,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差异化的海外运营策略。
三是供应链安全的挑战。部分海外市场(如东南亚、非洲)本地零部件供应不足,依赖跨国供应链,运输成本高且易受物流中断影响。同时,当地基础设施薄弱(如电力、交通),制约企业布局,增加运营成本。
第四,随着AI、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加速渗透,技术迭代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技术的快速迭代伴随着不确定性,数据安全漏洞、系统稳定性考验、技术迭代成本等成为不容忽视的风险点。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宏伟目标并非空中楼阁。从政策端的持续赋能,到市场端海外扩张与国内更新的双重机遇,再到企业目标战略的扎实推进,行业已具备从 “规模领先” 向 “质量引领” 跨越的基础。
Hot News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