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同济地下建筑与工程系9项成果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2025-08-28 2042 0

 在8月26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共授206项(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共有9项成果获奖,包括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1项和科技进步奖4项,充分体现了地下系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与创新水平。

自然科学奖(4项)


      获自然科学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是庄晓莹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场耦合作用下地下结构三维裂缝扩展机制与多尺度破坏力学”,二等奖3项,分别是张东明教授主持完成的“不确定地下环境的定量表征及其灾变评估理论”、彭铭教授主持完成的“堰塞坝灾害链演化机制与全过程模拟研究”、禹海涛教授主持完成的“岩体连续-非连续灾变机制与多尺度表征方法”。

技术发明奖(1项)


      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是闫治国教授主持完成的“长大隧道火灾防控与安全低碳运维关键技术”。

科技进步奖(4项)


      获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3项,分别是冯世进教授主持完成的“污染场地竖向隔离墙劣化机制及服役性能提升关键技术”、谢雄耀教授主持完成的“城市网络化深埋地下工程智能建造及风险管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赵程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原环境下岩体工程灾变机理及防灾韧性提升关键技术”,二等奖1项,是木林隆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变形智能管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此次获奖展现了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坚持“四个面向”,依托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三个学科方向的深厚积累,在科技创新中的持续探索与扎实进展。作为我国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基地,地下系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科技问题,坚持理论研究、试验研发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国家战略实施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面向未来,地下系将继续深化有组织科研,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