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罗益斌:岩土医生 抗浮“创”客

2025-07-31 2123 0

  近年来,中建西勘院深入推进“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将技术革新与项目推进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院的引领下,岩土工程研究院针对工程抗浮的痛点,打造了智能排水卸压主动抗浮技术,用科技创新为建筑抗浮安全铸就坚实的防线。《西勘融媒体》专访岩土工程研究院创新业务中心项目经理罗益斌。


     “489m超高层项目勘察参与者”“智能排水卸压技术主研人员”“技术转化项目合同额达3000余万元”是他的亮眼标签,他是创新奋进的“岩土深耕者”,他是锲而不舍的“智能排水卸压探索人”,他攻克超高层项目设计、地下室排水卸压等技术难题,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书写着奋斗者故事。




浊井匠心 利器破壁



      2018年,中建西勘院承接了中海成都天府新区489m超高层项目,该工程底压力巨大,最大达到2050kPa,地基承载力诉求极大。项目地处成都平原,地下是特有的红层泥岩地质,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以及易软化崩解、遇水强度骤降等特点。中等风化泥岩作为超高层天然地基持力层在工程界史无前例,项目需开展超高层建筑天然地基适应性关键技术攻关和项目红层泥岩岩土工程性质专题研究。


△中海天府新区489米超高层深基坑工程


     从试验方案制定到现场试验,罗益斌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将近一年的试验时间里,他深入地表30多米下的试验井内,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认真记录每一个参数。2020年,团队凭借多年经验和探索,攻克中等风化红层泥岩的承载机理及破坏模式难题,取得红层软岩承载力及变形特性关键性突破,中等风化红层泥岩承载力大幅提升,为超高层项目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获得业主的高度认可。



智慧排水 创赢市场



      2024年,院定位为“产品攻坚年”,累计推出11款利器产品,这之中,罗益斌参与研发的“智能排水卸压装置”也成功发布。从2018年课题立项开始,他即参与智能排水卸压装置的研发。2021年1月,研发进入关键阶段,他负责现场试验和改进,面对十余米深的地下水压力以及现场各种不稳定环境因素,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罗益斌带领团队顶着40多度的高温完成了抽水试验,后续,团队还对全国各地典型岩土地层进行了防淤堵耐久性试验,实现了排水卸压主动抗浮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稳定应用。

      与传统的桩、锚等被动抗浮措施相比,团队打造的智能排水卸压系统、城市地下水灾害监测控制平台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高,减少了资源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罗益斌在完成研发工作之余主动投身技术推广工作。面对市场对智能排水卸压等创新技术认知度不高、推进困难的情况,他主动与业主客户沟通交流,用视频、漫画、图文等方式为业主展示智能排水卸压装置的原理、优势和应用案例,根据客户反馈和项目自身个性,不断优化技术方案,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当前,新技术的种子在市场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智能排水卸压系统已经在全国12个省区市近百个新建工程抗浮项目和抗浮加固项目中得到应用,引领企业新签合同额超3亿元,他带领的岩土工程研究院创新业务中心成果转化项目合同额达3000余万元,智能排水卸压主动抗浮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链砺剑 标准筑基



      “科技研发是第一生产力”“让技术为工程服务”是罗益斌坚持的工作理念。在“大岩土”全产业链实践中,他注重塑造自身“勘探-设计-施工-研发-转化”复合能力,使他成功在多个岩土项目中游刃有余,从容提升项目效率。 


      近五年,罗益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批工法3项,授权专利20余项。同时,他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编制《四川省建筑与市政岩土工程勘察标准》《抗浮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标准》以及国际ISO标准《Standard practice for respons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monitoring wells using water injection test method》。此外,近五年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 1篇、SCI 3篇。 

03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gif

     用匠心筑基,以智慧创新,罗益斌说,他将继续攻坚岩土工程领域多场景的技术应用,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行业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