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峡到墨脱: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否继续成为超级工程的“守护神”

2025-07-23 2086 0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什么?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一种组合式支挡结构,由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共同组成,两者结合后,抗滑桩承受滑坡推力,锚索通过预应力将部分推力传递至稳定地层,大幅提升结构的抗滑效率,目前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支挡工程措施,已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和深层或大型滑坡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主要应用领域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可用于加固一般岩土体边坡和滑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方面效果显著,它是在抗滑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公路、铁路及水利工程的边坡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三峡工程库区边坡治理中大量采用。

  1. 交通工程

    • 公路、铁路沿线的边坡滑坡治理(如山区公路的路堑滑坡、铁路路堤滑坡),尤其适用于滑坡推力大、桩身需跨越深沟或复杂地形的场景。

    • 隧道洞口、桥梁桥台附近的滑坡防治,避免滑坡导致结构失稳。

  2. 水利水电工程

    • 水库岸坡、坝肩滑坡治理(如土坝、堆石坝的坝坡稳定加固),防止滑坡引发溃坝或库容量减少。

    • 渠道边坡滑坡处理,保障输水工程安全运行。

  3. 矿山工程

    • 露天矿边坡、尾矿库坝体的滑坡防治,避免因滑坡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如矿渣堆积体滑动掩埋作业面)。

  4. 建筑与市政工程

    • 山区建筑场地的边坡加固(如高层建筑地下室周边的滑坡治理),防止滑坡导致建筑物沉降或开裂。

    • 城市道路边坡、公园山体等的滑坡治理,保障公共安全。

  5.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 自然滑坡(如大型岩质滑坡、土质滑坡)的应急治理或永久加固,尤其适用于滑坡体厚度大(>10m)、推力强的场景。




作用方式

简单说抗滑桩是 “正面阻挡” 滑坡的 “屏障”,预应力锚索是 “后方牵引” 桩体的 “拉绳”,两者结合形成 “挡 - 拉” 协同体系,大幅提升了对滑坡的控制能力。
简要方法:在抗滑桩的桩顶或桩身某个位置设置一排或多排预应力锚索,通过锚索所提供的锚固力和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由二者组成的桩—锚支挡体系共同阻挡边坡的下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相对于普通的抗滑桩支挡结构而言,其受力状态更加合理。



简述抗滑桩施工

  1. 桩孔开挖

    • 岩层或硬土层:采用机械钻孔(如旋挖钻、冲击钻),钻孔直径略大于桩身设计直径(通常大 50-100mm),确保桩壁完整性。

    • 软土层或易坍塌地层:采用人工挖孔,每开挖 0.5-1m 立即浇筑混凝土护壁(护壁厚度 100-200mm),防止孔壁垮塌;若遇地下水,需边排水边开挖。

    •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开挖方式:

    • 桩孔深度需达到设计要求的稳定地层(嵌入非滑动体深度通常为桩长的 1/3-1/5),孔底虚土厚度≤100mm。

  2.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 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笼,主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错开距离≥35d,d 为主筋直径),箍筋与主筋满焊固定,同时预留锚索孔道(通常为 PVC 管,位置偏差≤20mm)。

    • 钢筋笼吊装时采用两点起吊,避免变形,安装到位后固定在孔壁上,确保保护层厚度(通常≥50mm)。

  3.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 采用导管法浇筑混凝土(防止离析),坍落度控制在 180-220mm,分层振捣(每层厚度≤500mm),直至桩顶设计标高。

    • 浇筑完成后覆盖保湿,养护期≥14 天,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70% 以上方可进行后续锚索施工。

简述预应力锚索施工

  1. 锚索孔钻进

    • 待桩身混凝土强度达标后,使用锚索钻机按设计角度(通常 15°-30°)钻孔,钻孔直径根据锚索规格确定(如 150-200mm),孔深需超过锚索锚固段长度 500mm 以上。

    • 钻孔过程中及时清渣,若遇破碎岩层或涌水,可采用跟管钻进或注浆固壁。

  2. 锚索制作与安装

    • 锚索通常由多根高强度钢绞线(如 1860MPa 级)组成,按设计长度下料(预留张拉段 1.5-2m),每 1-1.5m 设置一个隔离支架,确保钢绞线平行排列。

    • 锚固段钢绞线需除锈并套入波纹管(防止注浆时与水泥粘结),自由段涂防腐油脂并套 PE 管,两端密封。

    • 锚索安装时缓慢放入孔内,避免扭曲或刮伤,确保锚固段位于稳定地层。

  3. 锚固段注浆

    • 采用高压注浆泵灌注水泥浆(水灰比 0.4-0.5),注浆管插入孔底 500mm 处,边注浆边缓慢拔出,确保浆液充满孔壁与锚索间隙,注浆压力控制在 0.5-1.0MPa。

    • 若注浆后孔口返浆不足,需补浆 1-2 次,待浆液初凝后(通常 24 小时)方可进行下一步。




注意事项:
  • 安全控制:滑坡体施工需监测坡体位移(如设置测斜仪、全站仪监测),若位移速率超过预警值(如>5mm/d),立即停工并采取应急措施(如堆载反压)。
  • 防腐处理:锚索自由段需确保 PE 管密封完好,避免雨水渗入导致钢绞线锈蚀;封锚混凝土需振捣密实,表面做防水处理。
  • 环境保护:钻孔泥浆需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弃渣集中堆放并覆盖,防止水土流失污染周边环



锚索拉力的确定

  • 相关公式

    • 桩锚固段顶端 O 点处桩的弯矩 M₀及剪力 Q₀:M₀ = M - Σ(Rj×Lj);Q₀ = Q - ΣRj。式中 M、Q 分别为滑坡推力或岩土压力作用于桩 O 点的弯矩、剪力;Rj 为第 j 排锚索拉力;Lj 为第 j 排锚索锚拉点距 O 点的距离。

    • 锚索伸长量与桩位移的关系:由位移变形协调原理,每根锚索伸长量 δi 与该锚索所在点桩的位移 fi 相等,即 δi = fi 。其中 δi = li×(Ri - Rio) / (Eg×As),li、As 分别为锚索自由段长度及每束锚索截面积,Eg 为锚索的弹性模量,N 为每孔锚索的束数,Rio 为第 i 根锚索的初始预应力。fi = X₀ + θ₀×Li + iq - Σ(ij),X₀、θ₀分别为桩锚固段顶端 O 点处桩的位移、转角,iq、ij 分别为滑坡推力(或岩土压力)及其锚索拉力 Rj 作用于 i 点桩的位移。

    • ij 的计算:当 j>i 时,ij = Lj³ / (6×EI)×(2 - 3×(Li / Lj) + (Li / Lj)³);当 j≤i 时,ij = Lj² / (6×EI)×(2 - 3×(Lj / Li) + (Lj / Li)³),E、I 分别为桩的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

    • X₀和 θ₀的计算:X₀ = Q₀×(1 / (3×EI)) + M₀×(2 / (2×EI));θ₀ = Q₀×(2 / (3×EI)) + M₀×(3 / (2×EI))。令 Ai = 1 / (3×EI) + 2 / (2×EI)×Li,Bi = 2 / (2×EI) + 3 / (EI)×Li,则 X₀ + θ₀×Li = Ai×Q₀ + Bi×M₀。

    • 线性方程组求解锚索拉力:将上述相关公式代入整理可得 Σ(ij×Rj) + i×Ri = Ci,通过线性方程组可确定各排锚索拉力 Rj,Rj = Dj / D,其中 D 为系数行列式,Dj 为将 D 中第 j 列元素换为 Ci 后得到的 Ci 后得到的行列式。



抗滑桩桩身内力的计算

  • 非锚固段 OA 桩身内力

    • 剪力:当 y = L - Li 时,取 K = n + 1 - i(i = 1, 2, …, n),Q -y = Q (y) - Σ(Rn + 2 - j);当 L - Li - 1 > y ≥ L - Li 时,取 K = n + 2 - i(i = 1, 2, …, n + 1),Qy = Q (y) - Σ(Rn + 2 - j)。

    • 弯矩:My = M (y) - Σ(Rn + 1 - j)×(y - (L - Ln + 1 - j))。式中 Qy、My 为桩身剪力、弯矩,Q (y)、M (y) 仅岩土压力作用于桩上的剪力、弯矩,K 为从桩顶往下数锚索支承点个数。

  • 锚固段桩身内力计算:锚固段桩身内力按照普通抗滑桩计算,采用多段地基系数法,将锚固段桩身等分成若干小段,每小段地基系数视为矩形分布,引入桩的变形系数,按 “K” 法或者 “m” 法计算。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