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2057 0
2025上半年,挖掘机销量120520台,同比增长16.8%;装载机销量为64769台,同比增长13.6%,增幅双双超过两位数。从挖掘机、装载机销量以及其他多项行业数据来看,工程机械行业正在进入新一轮周期的复苏阶段。
然而,销量增长难掩深层隐忧。本轮周期挖掘机等产品销量增幅远小于上一轮周期复苏阶段,同时塔机、工程起重机等品类销量依旧持续下降。工程机械行业深陷内卷加剧、产能过剩的困局,如何遏制恶性竞争、消化过剩产能,成为摆在行业面前亟待破解的核心难题。
一、内卷的行业生态
“内卷”之风近年来刮遍了众多行业,也成为工程机械圈子不少人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内卷产生的价格战、低水平重复研发、无序产能扩张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不仅削弱企业利润,更导致中国工程机械在全球市场的形象和竞争力受损。
以价格战为例,企业一味地追求低价格,短期可能确实会吸引一定的顾客、取得一定的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却并非良策。不少企业把价格战当作立竿见影的营销手段,却忽略了价格战的后果,你降价我也降价,结果就是大家都降低了自己的收益,却没有获得任何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降价容易涨价难,即便遇到行情好的年份,也可能出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现象。据统计,过去三年20吨级挖掘机终端成交价累计下探近两成,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骤降,部分中小企业陷入"增量不增收"的运营困境。
另外还有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信用销售、“终身免费服务”等内卷方式,最终“内卷”的结果让风险越来越高,付出的劳动越来越多,收益却没有增加。
近期,从官方到各行各业开始有意识整顿内卷乱象。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案)》,这次修订重点要整治“内卷式”竞争,提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为破解工程机械行业“内卷式”竞争,苏子孟会长在报告中强调:企业扩充产品和扩大产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发展适合施工场景需要、具有竞争优势的中高端产品。
一些行业参与者也意识到内卷带来的伤害,开始逐渐采取实际行动缓和价格战等。柳工代理商——云南惠友柳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宣布自2025年2月13日起,对部分挖掘机产品的价格进行适当调整。其中:20吨以下履带式挖掘机上调1万元,20吨至50吨履带式挖掘机上调2万元,50吨以上履带式挖掘机上调3万元。
近两年,工程机械市场多次掀起价格调整浪潮。2023年12月,三一合肥湘元官宣涨价,自2024年1月1日起小挖最低限价上调5千元,大挖最低限价上调2万元;2024年年中,山东临工代理商已开始对小型挖掘机执行涨价,据代理商反馈,10t以下小挖产品每台上涨5000元;前不久,三一重卡也宣布自2025年1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新能源重卡全系提价。
当无效内卷逐渐被行业抛弃,中国工程机械方能正式步入"以质定价"的新发展阶段。不过行业参与者众多,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或许一时半会难以摒弃在价格和服务方面的内卷,反内卷之路仍任重道远。
二、产能过剩的发展迷局
产能过剩是多个行业面临的持续性挑战,也是导致内卷的主要诱因之一。
光伏行业的发展便是产能过剩的一个经典案例。据统计,光伏组件价格两年内下跌70%,从2022年的2元/W跌至2023年的1元/W,2024年后更是跌至0.65元附近,低于行业成本价。一些欧洲用户甚至将太阳能电池板当做花园栅栏,这一匪夷所思之事背后的缘由指向的是——中国的光伏板太便宜了。
人民日报近日发文《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指出光伏行业的问题:“一边,行业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吉瓦,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另一边,一些地方政府依旧热衷于招商引资、上马项目,给土地、给政策、给资金。”
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前车之鉴,工程机械也正面临同样的问题。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基建狂潮带动了工程机械的飞速发展,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开发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工程机械需求随之下降,行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产能过剩困境,然而各大企业依赖低价抢占份额的经营模式却未能及时转变。
市场需求的萎缩与企业扩张的惯性相互叠加,导致市场保有量激增,产能利用率骤降至低位,行业迅速由增量市场滑向存量竞争。高盛调研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产能约等于国内市场需求的7.2倍,全球需求的1.1倍,产能利用率仅约为30%。如高机市场前些年快速发展,一度吸引工程机械头部企业、跨界企业争相进场,但随着市场保有量激增,产量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这片蓝海市场迅速变成了红海。
结合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企业采取以下几方面应对措施:
推动产能整合与优化: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龙头企业可整合中小型企业的闲置产能,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关停低效生产线,聚焦核心产品线,提高整体产能利用率。
拓展多元化市场消化产能:在巩固现有出口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深耕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针对当地施工场景定制化开发产品;同时探索非传统应用领域,如将工程机械技术延伸至农业机械、矿山专用设备等,拓宽需求场景。
发展智能化与柔性生产: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产能动态监测平台,根据市场需求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实现 “以销定产”;引入柔性生产线,提升小批量、多品类产品的快速响应能力,避免单一产品过量生产。
强化供应链协同降本:与核心供应商、经销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联合预测市场需求、协同调整库存水平,减少上下游环节的无效产能囤积;推行模块化生产,提高零部件通用率,降低多品类生产的边际成本,增强产能弹性。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筑底与复苏交汇之际,国内市场复苏较为缓慢,海外市场日渐成为增长主力。但如果企业继续一味追求产销量规模,不改变发展思路,海外市场的结局也可想而知。遏制恶性竞争的关键,首先在于严控无序的“量”,平衡规模与韧性,打破“扩张—过剩—内卷”的循环,方为行业长远健康发展之道。
Hot News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