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直径盾构机“复兴号”顺利完成南京和燕路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成功实现贯通

2021-11-03 690 0

2021年10月30日上午,用于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左线的一台海瑞克超大直径混合式盾构机“复兴号”,破洞而出,成功实现贯通。左线盾构“复兴号”于2019年10月25日正式始发,该隧道历经两年施工,安全穿越长江江底断裂带、幕府山岩溶区等复杂地层,实现国内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首次穿越岩溶区,顺利实现贯通。

出席此次贯通仪式现场的有南京市、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公建中心、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武汉桥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广州海瑞克隧道机械有限公司等有关领导和各参建方代表。

项目介绍

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位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主线工程全长约5.725km,其中盾构隧道长2965m,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为80km/小时。隧道起点位于八卦洲始发工作井上,穿越长江后,于江南工作井接收。

此次贯通的是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左线隧道,全长内径13.3m,外径14.5m,管片厚度600mm,环宽2m,最大埋深65米,最大水土压力7.9bar,地质复杂,主要有粉细沙层、全断面硬岩、软硬不均地层和长距离岩溶区。据报道,在2019年3月10日召开的技术专家会上,钱七虎、梁文灏、邓文中、秦顺全、缪昌文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业内16名专家,认为此隧道是目前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是迄今为止长江底建造的最困难的过江通道。直径15.07米的混合式盾构机穿越岩溶地段,史无前例。地层复杂且变化快,水压高,直径大,对盾构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复兴号”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项目工地采用超前注浆加固、实时改进设备性能、盾构过江掘进参数控制技术、严格控制切口水压等措施,成功穿越长达1.5公里的全断面岩层和断裂带,以及近500米的岩溶密集发育区等。其中盾构机在2019年12月30日取得最佳日进尺22米,并在2019年12月取得最佳月进尺334米,实现731天连续平稳推进并最终实现了隧道的安全顺利贯通!而由中交隧道局施工的右线隧道采用的盾构“振兴号”于2019年12月25日正式始发,据了解已掘进1235环,还剩余252环,目前仍在掘进中。

“复兴号”保驾护航 成功完成掘进任务

针对和燕路隧道复杂地质难题,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以及海瑞克股份公司通力合作,结合多年穿江越海盾构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对盾构机的刀盘型式、刀具类型、耐压能力等进行了针对性研究、设计,量身定做的盾构机达到最佳配置。

1 盾构机配置了可伸缩的主驱动

硬岩地层刀具极易磨损,可以实现快捷方便的刀具更换,江底换刀的风险大大降低。

2 采用全断面滚齿互换

刀盘配置了40把可以互换的刀具,根据软硬不同的地层来切换滚刀或者齿刀。

3 安装有刀具载荷监测和刀具旋转监测系统

针对隧道后半程全断面硬岩、软硬不均地层和长距离岩溶区的地质特点,安装有刀具载荷监测和刀具旋转监测系统,可实时了解掌子面情况,以及每把滚刀刀具的工作状态,及时准确的进行刀具检查和更换。

4 特别增加了6个刀筒冲刷

在刀盘面板、主臂间配置冲刷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6个刀筒冲刷,以降低刀盘中心结泥饼的风险。

5 配置了超前钻探和注浆系统

可对盾构前上方,正面和斜下方土体岩体实施超前地质钻探和超前注浆,用于应对和燕路过江通道将穿越的软土和岩溶地段。

6 配置了可伸缩式摄像头

可实现360度旋转,用于监控开挖舱和刀盘刀具的磨损。

7 针对性设计,提升盾构机性能

通过以上一系列技术应用和设计改良,极大提升了盾构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项目数据

> 机器类型:1 x 混合式盾构机

> 直径:15070mm

> 刀盘功率:5600kW

> 隧道长度:2965m

> 地质状况:粉砂,粉质粘土,中粗砂,强风化角砾岩,强风化角砾状灰岩并含有断裂带,中风化角砾岩,中风化砾状砂岩以及全风化砂岩

> 业主: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

> 承建商: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