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 672 0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预计约为4.6万亿元,其中仅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达2.2万亿元,占比近一半。届时,广东轨道交通网络将更为密集,“轨道上的大湾区”呼之欲出。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等项目,推动广深港高铁和广珠城际进入广州中心城区,研究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建设广深、广珠快捷走廊。
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1.43万亿元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是我国国内国际运输需求最旺盛、交通运输方式最齐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最发达、服务供给最丰富、业态模式最多样、创新动力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十三五”期间,广东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43万亿元,约为“十二五”时期的1.68倍,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
在《规划》出台之前,广东已被列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极”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十四五时期率先形成“通道+枢纽+网络”联动
在“十三五”的坚实基础上,《规划》提出“十四五”广东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目标:到2025年,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基本形成,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体建成贯通全省、畅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要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广东要率先形成‘通道+枢纽+网络’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汪鸣认为。
在新发展格局下,广东在内外经济双规模、国内国际双辐射上有丰厚的积累优势。“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要进一步打通对内对外的综合交通通道。
轨道交通: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发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成为此次《规划》的一大重点。广东此前一直筹划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2020年以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城市的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粤港澳大湾区一度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轨道上的大湾区”从蓝图驶向现实。
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4极,在国家综合交通布局中有重要作为。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规划》提出以强化极点联系、联通珠江口两岸、连接内地与港澳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的大湾区快速交通网,加快1小时生活圈成形。
深珠携手:伶仃洋通道规划加速
为进一步推动珠江口两岸融合,要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规划》提出加快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等公路通道建设,同步完善两岸配套集散道路。推进深圳至江门铁路、佛莞城际铁路、中南虎城际铁路等铁路通道建设,研究论证以铁路功能为主的伶仃洋通道,谋划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
珠江东西两岸的联通问题,既有的过江通道无法满足跨珠江口日益增长的客货运需求,《规划》亦做出了针对性布局,提出了新的解题之法。
伶仃洋通道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珠海将携手深圳推进伶仃洋通道规划。同年,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也发布《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衔接规划研究》的项目中标公示,明确深圳侧的走向,未来有望30分钟从深圳前海直达珠海。
目前,珠江口东岸、西岸目前尚缺乏更多交通连接渠道,深圳与珠海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但驾车需要约两个小时。
根据规划,深珠通道是连接珠海与深圳的一条跨海大桥,选址位于港珠澳大桥与深中通道之间,将承担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两种功能。通道起于深圳,跨越伶仃洋至珠海,向西延伸至台山、阳江。
有市民关注到,港珠澳大桥若联通深圳,伶仃洋通道建设是否有意义?有业内人士指出,伶仃洋通道相较港珠澳大桥约近20公里,且后者以铁路功能为主。
如果说深中通道是珠江口跨海的 “内环通道”,港珠澳大桥是珠江两岸的“外环通道”,那么位处中间的深珠通道则可看作“中环通道”,为大湾区互联互通新增想象。
Hot News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