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管桩施工质量问题的探讨及运用

2015-08-26 198 0

  一、工程实例
 
  工程地上10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40.35m,建筑面积为12572m??2?,建筑结构类型:二类高层建筑,现浇框剪、框架结构。
 
  工程地质情况:①人工填土层平均价格厚4.2m;②残积粘性土层均厚4.1m;③砂砾层均厚5.1m;④全风化岩层。
 
  桩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采用静压PHCΦ500mm,预应力C80,管桩,管壁厚125mm,单桩设计承载力:抗压2000KN,抗拨1000KN。桩端持力层为④二期基岩的全风化岩层,桩长为18~25m。桩顶设计标高为-6.5m,局部达-7.5m,工程桩总数213根。
 
  二、施工技术
 
  1.压桩顺序
 
  对多于5根的群桩承台应考虑压桩时的挤土效应,应先施压,后压群桩周边较少桩的承台;不同深度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尽量避免因桩机多次行走扰动地面土层,使地面沉陷;以经济合理、运桩、喂桩方便为原则,根据场地情况,决定先压桩再开挖基坑。分3个施工区段。
 
  A、C区管桩采取逐排压桩,B区的核心筒下的2个承台的桩较密集,每个承台的桩数9根,横纵桩距为3.2D、3.6D(D为桩径),采取由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施工的压桩方法。
 
  2.工艺流程
 
  桩位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对中→焊桩尖→压第1节桩→焊接接桩→压第n节桩→(送桩)→终桩。
 
  3.压桩技术
 
  (1)桩机就位。桩机移至桩位置,将桩机调平,使夹持器的中心对正桩位中心。
 
  (2)管桩就位。用桩机上的吊车吊起就近的管桩,指挥员指令吊车慢慢把管桩放入夹持箱内。当管桩下放至地面10cm处停车,夹持器把管桩夹紧,吊车的吊钩放松。夹桩的压力不大于5Mpa,并应逐次加压。管桩对中方法:将钢筋制成的Φ500mm的模具放置在地面上,模具的中心对桩位中心,而管桩周边与模具的周边对齐。管桩对中后,提起管桩少许,进行桩尖焊接,本工程采用十字式桩尖。
 
  (3)压桩。压好第1节桩是保证整根压桩质量的关键,定位和垂直度应严格控制,压入时,先应根据机上水平仪调平机台,同时须在桩机的正面和侧面分别设经纬仪或吊线锤,监控下桩垂直度,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压桩速度不得大于1.8M/min。若桩身垂直度偏大,须拨出已压入部分并根据经纬仪指示调整机台水平度使桩身垂直,同时记录此时机上水平仪的偏差量作为下次调平的修正值,再行压入,并认真注意压桩时的桩身和压力表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偏移或倾斜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校正措施,在确认压入方向无异常时,方可连续施压。
 
  本工程在压桩过程中认真记好压桩时间,压入桩长、所施压力等读数,以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看是否碰到障碍物,或产生断桩等情况,施工中禁止间断压桩。
 
  (4)接桩
 
  本工程的桩接头采用CO??2?气体保护焊,CO??2?气体保护焊是以CO??2?作为保护气体介质,依靠焊比和焊件之间产生电弧来熔化金属进行焊接,以CO??2?气体在电弧周围造成局部的保护层,以防止有害气体的侵入,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焊缝。CO??2?纯度要求不低于99.5%,否则会降低焊缝机械性能和产生气孔,焊接作业区应设逢布防风措施。
 
  ①需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8~1.0m,便于接桩焊接操作,上下节桩段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②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③管桩接桩一般为“U”形坡口,可采用JM-56型的(屈服强度420Mpa,抗拉强度500Mpa,延伸率22%)Φ2或Φ2.5焊丝。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周围上对称点焊4~6点,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2个焊工对称进行。④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焊外层,焊缝应饱满连续。每道焊接接头必须超前引弧以免产生缺陷,根部必须焊透。焊接部分不得有凹痕、咬边、焊瘤、夹渣、裂缝等有害缺陷。表面加强焊缝堆高宜≤1mm,焊接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现有缺陷应返工修整,桩端处间隙采用厚薄适当、加工成楔形的铁片填实焊牢。⑤尽可能缩小接桩时间,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施压。焊接接桩应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加强管桩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管桩使用前应进行全数的外观检查,桩的表面应平整、密实,掉角的深度不应超过10mm,且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总面积不得超过该桩表面全部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管桩的吊运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进场的管桩应分类堆放整齐,垫木宜用耐压的枕木,不得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替代。管桩堆放超过2层时,应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桩。当堆放管桩不超过2层时,可拖拉取桩,但拖地端应用废轮胎等弹性材料保护。
 
  2.压桩施工过程中,应对周围建筑物和围墙进行变形监测,并做好记录。
 
  3.对群桩承台压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静压桩的桩位复核一般在土方开挖后进行,土方开挖施工中应注意桩的成品保护,考虑土体反弹,土方开挖宜在压桩后的2周后进行,应采取分层均匀开挖,每次开挖的深度应视土质情况确定,粘性土一般控制开挖深度为1.5~2.5m,淤泥质土的开挖深度一般控制在0.5~1.5m,土方开挖时采取了由四周分层均匀开挖,桩间较密的土方采用小型反铲开挖,则土层中的挤土应力被均匀地释放。
 
  4.地质报告表明本工程的孤石较多,对有孤石桩位采取补勘措施,探明孤石的大小、位置,因本工程孤石埋藏较浅,对小孤石可采取用送桩器进行排挤引孔,体积大的先用挖土机清除。
 
  5.根据地质报告和实际情况确定配桩计划,并考虑同一承台的桩接头位置应错开。
 
  6.第1节桩入土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5%内,桩身垂直度偏差小于1%。
 
  7.终压值由设计单位根据现场试桩情况及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等确定,一般磨擦桩以桩长为控制条件:
 
  ①大于20m的端承磨擦桩以桩长为主,终压对照;②对于15~20m长的桩,密实砂土持力层时,应以终压力达2.0~2.5倍的设计荷载为终压控制条件,稳压不少于3次;③对于长度小15m桩,粘土持力层时,应以终压力为终压控制条件;宜连续多次复压。
 
  8.管桩与承台间的连接是靠管桩伸入承台及顶部现浇的桩芯混凝土,因此,管桩入承台高度及锚筋长度必须确保。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