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某商住楼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技术

2015-08-26 141 0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采用预应力和离心成型技术生产的新型桩型.由于该桩型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弯抗剪性能好、穿透土层能力强、成桩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快捷及工程造价合理等优点,故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工程。
 
  1.工程概况
 
  2008年9月,江门某小区4栋商住楼基础全部应用管桩。这4栋楼为框架6+1层,建筑檐口高度18m。地质状况:地面以下第一层1.3~5.3m为杂填土,以粘土为主,含20%的泥质粉砂岩碎块,并夹有少量矿渣及砂、树根等;第二层为粘土、淤泥质粘土;第三层是粉质粘土夹砂;第四层为砂层局部分布;第五层为泥质粉砂岩。场区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6m,属上层滞水。水对混凝土及结构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均为弱腐蚀。该工程的桩基础设计采用先张法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直径为400mm,管桩壁厚90mm,混凝土强度为C80),单桩承载力为900Kpa,有效桩长24~28m,总桩根数270根,采用2节接桩,基础采用单桩和群桩上分组承合。管桩全部采用液压法压入式施工。
 
  2.液压入桩的施工方法
 
  液压管桩的施工程序为: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复核桩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送桩→终止压桩→复压两次→桩质量检验→切割桩头。通过本工程的施工,总结液压管桩的施工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沉桩路线要合理选定。预应力管桩施工时,随着入桩段数的增多,各层地质构造土体密度随之增高。土体与桩身表面间的摩擦阻力也相应增大,压桩所需的压入力也在增大。为使压桩中各桩的压力阻力基本接近,入桩路线应选择单向行进,不能从两侧往中间进行(即所谓打关门桩),这样地基土在入桩挤密过程中,土体可自由向外扩张,既可避免地基土上溢使地表升高,又不致因土的挤压而造成部分桩身倾斜,保证了群桩的工作基本均匀并符合设计值。该小区4栋商住楼工程毗邻居民聚集地和市政道路,西面距道路房屋较近,东面有办公楼,沉桩线路以桩中心离建筑物近处开压,将各土层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方向排挤(南、北面无建筑物),尽可能地降低挤土效应影响。
 
  (2)沉桩中垂直度的控制。调校桩的垂直度是沉桩质量的关键,须高度重视。插桩在一般情况下入土30~50cm为宜,然后进行调校。桩机驾驭人员在施工长的组织、指挥下,掌握好角度尺两个方向上都归零点,使桩机纵横两个方向都保持水平,测量人员在外围观测。调校垂直度在规范允许值以内才能沉桩。在沉桩过程中,施工员随时观察桩的进尺变化,如遇地质层有障碍物、桩身偏移时,应分一、二个行程逐渐调直。
 
  (3)压桩应控制好终止条件。静力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可通过桩的终止压力值大致判断,但因土质的不同而异。桩的终止压qs不等于单桩极限承载力,要通过静载对比试验来确定一个系数k,然后再利用系数和终止压力,求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标准值qk,即qk=kqs,与设计值对比。如判断的终止压力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立即采取送压加深处理或补桩,以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该商住楼工程桩基,通过静载对比试验确定系数k=0.4。施工中,压桩到设计桩长时,如果压力表的压力达到单桩承载力2.5倍时,即可停止压桩,否则应增加桩长,并会同设计单位另行处理。接桩应连续进行,采用CO2保护焊间歇不宜过短(正常气温下为1~2min);接桩面应保持干净,焊接要满足规范要求,上下桩中心线应对齐,偏差不大于10mm;节点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4)做好管桩与承台的连接。上述工程中管桩与承台采用刚接。桩顶若高于设计标高,管桩的桩头均采用专用工具锯断,断口平齐,故不能利用桩身内的钢筋伸入承台作为连接的钢筋。在桩头的桩管内填充1600mm高的C30细石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均分插入6φ14钢筋与承台连接。
 
  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质量检验与试验
 
  桩的质量检验,液压法桩同锤击法沉桩。但可利用静力压桩机作反力平衡装置进行桩的静载试验,可省去设置锚桩反力梁等。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必须分阶段进行单桩承载力的静载和动测试验。
 
  3.1静载试验法
 
  以该商住楼工程的桩基质量试验为例,管桩的静载试验要模拟实际荷载情况,通过静力加压,得出4根试桩的荷载——沉降关系曲线(Q-S曲线)。试桩的入土深度分别为27.8m、26.5m、25.9m、25.1m,表明均进入第五层砂岩层。荷载从0KN~2500KN分9级加载,4根试桩最终累计沉降量分别为20.83mm、25.64mm、27.05mm、23.35mm,回弹值分别为13.52mm、16.96mm、17.79mm、5.39mm。根据上述系列关系曲线,综合评定确定容许承载力,它已较好地反映单桩的实际承载力,经核算,满足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试验。对于粘性土,不应少于15天,且待桩身与土体的结合基本趋于稳定,才能进行试验。上述试验曲线表明,试桩的桩周摩擦阻力和端承力发挥正常,桩身质量良好,其承载力标准值均大于设计要求的标准值。
 
  3.2动测试验法
 
  动测试验法,又称动力无损检测法,是检测桩基承载力及桩身质量的一项新技术。高应变动测试验法,也是作为静载试验的补充。该商住楼动测试验试桩数为15根,并作为动静对比。经大、小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评价均为Ⅰ类桩,满足设计要求。
 
  4.管桩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管桩造价较高,桩基础设计时须根据上部荷载、工程地质条件等综合考虑,多方案比较后方可采用。同一工程中桩的规格、型号不应太多,以免造成施工困难,特别是注意避免造成施工错误。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桩身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管桩为开口桩,根据现场压桩观察分析,在入土过程中,会较快地在桩尖处形成一土楔,使其入土时的挤土情况与闭口桩无异,故在确定单桩承载力时将开口桩按闭口桩考虑。压桩机应根据土质情况配足额重量或选用相应规格的液压桩机。压桩机的液压入桩有一定的垂直行程高度,如YZY600桩机的垂直行程为1.5m,即每入桩1.5m就松开抱桩器,开动油泵使之上移,再抱桩固定压入,循环作业。在开始的第一、二个行程,要特别注意控制桩身的垂直度。适当限制压桩速度,沉桩速度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为宜,使各层土体能正确反映其抗剪能力。当地基表层中存在大块石头等障碍物时,要避免压偏。压桩时注意管桩桩身不受损坏,桩帽、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应重合,压同一根桩应缩短停息时间。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须分层均匀地将套箍对焊的焊缝填满,为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接桩时间,可设2名焊工同时对称施焊,焊毕停约1min即可进行沉桩。记录入桩行程深度及相应压力值,以判别入桩情况正常与否及桩的承载能力。压桩过程中应加强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以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徐至钧,李智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设计与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徐新跃.预应力管桩应用中的若干问题[J].建筑技术,2003(3)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