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HC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2015-08-26 153 0

  通过实践检验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具有耐打、耐压,穿透能力强,单桩竖向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耐久性好,造价适宜,施工工期短,施工现场文明整洁等一系列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成为基础设计施工的重要桩型。文章以某大面积管桩施工为工程背景,对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浅析,以期提高预应力管桩运用的技术水平。
 
  1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1.1施工机械的选择
 
  根据工程的地质资料和设计的单桩承载力要求,准确地选择压桩机。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小,可能出现桩压不下的情况;反之,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大,易发生陷机情况。所以应合理地选择桩机,尽量采取超载施工。一般情况下,桩机的压桩力应不小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1.2倍。
 
  1.2桩体的质量检查
 
  对所有到场的管桩进行仔细认真地查验,测量管桩外径、壁厚、桩身、长度、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同时应对桩身外观质量进行仔细地查验,检查桩身是否粘皮麻面、内外表面是否露筋、表面是否有裂缝、是否断头脱头、桩套箍是否凹陷、表面混凝土是否坍落、端头板与混凝土结合部位是否密实等情况,不符合管桩规范要求的,严禁使用。
 
  1.3桩位线、建筑物定位线引点的施放
 
  首先对测绘或甲方给定的定位点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根据定位点作引点,引点应做在距离所施工建筑物10m以外、易保护的角落。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对定位点进行复核,从而保证所放桩位线的准确性。
 
  1.4打桩施工顺序的选择
 
  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时随着入桩段数的增多,各层土体密度随之增高。土体与桩身表面间的摩擦阻力也相应增大,压桩所需的压力也在增大。为使压桩中各桩的压力阻力基本接近,入桩线路应选择单向或自中间向两侧进行,不能从两侧往中间进行(即打关门桩),这样地基土在打桩挤密过程中,土体可自由向外扩张,既可避免地基土上溢使地表升高,又不致因土的挤压而造成部分桩身倾斜,保证群桩的工作基本均匀并符合设计值。
 
  1.5桩体就位、调平
 
  静压桩机就位后,在即将施工的桩位处用自制圆规以原定的桩心为圆心、以桩径的1/2为半径画圆圈,压底桩时以此圆圈为准,控制桩体不偏离该圆圈,桩体就位。对于桩体的垂直度应从两个垂直方向控制,可在两个方向各设置1个线锤(对质量要求严格的工程也可在两个方向各设1台经纬仪),当桩体在两个方向的垂直度都符合有关要求时进行压桩,在压桩过程中要不断对桩体的垂直度进行复核,随时控制桩体的垂直度。
 
  1.6接桩及焊缝控制
 
  接桩前,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顺直,而且两桩桩心的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管桩施工中主要采用焊接接桩法,在焊接前应把两节桩的端头板用钢刷清刷干净,直至坡口露出金属光泽,而且应该保证上节桩已经垂直后方能焊接。焊接时需保证焊缝饱满,且尽量一次走满;采用气体保护焊焊接,焊好后冷却至少1min方可压桩。
 
  1.7压桩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根据地质资料控制压桩,沉桩速度不能过快,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为宜。当遇到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身混凝上出现裂缝;地面隆起,邻桩上浮;按设计桩长压桩但未达到设计值,或单桩承载力已达设计值但压桩长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压桩,及时与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压桩。
 
  1.8预应力管桩压桩过程资料的控制
 
  认真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并做好记录,以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桩位要随打随记录,预防错打、漏打,同时应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进行观测、监护并及时做好记录。要认真做好原始资料的汇总工作,遇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有关方面共同解决现场问题。
 
  1.9终压(即终止压桩)标准及终压的控制
 
  终压标准一般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控制。在一般情况下,除保证桩长及桩尖入持力层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还要控制终压值的大小。当终压值稍小或稍大于规定的压力值时,可适当超送部分(一般控制在1.5m以内)或者少送部分来满足设计压力值;当终压值过小或过大时,则须通知监理单位及设计院。
 
  2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2.1桩体倾斜
 
  预防处理措施:一是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当个别桩遇上障碍物时,如果桩体压入较短时,可将桩体拔出,把障碍物挖出后再压桩。如果桩体压入较深无法将桩体拔出时,应通知设计院进行处理;二是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2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三是压桩期间不得开挖基坑,需要压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实。
 
  2.2桩尖达不到设计深度
 
  静压管桩施工时,桩设计是以最终桩顶标高作为施工的最终控制,如发现个别桩长达不到设计深度时,主要原因:一是勘探点不够,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及地下障碍物了解不够;二是中断压桩时间过长,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压桩过程突然中断,或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内,若延续时间过长,压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三是在群桩施工时穿越较厚的砂夹层,由于其结构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沉入到该层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会有沉不下的现象。预防处理措施:发生管桩沉不下去时,应详细查明工程地质情况,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及压桩顺序,冷静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继续施工。
 
  2.3桩身断裂
 
  预防处理的措施:一是对桩身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能使用。桩的堆放、吊运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二是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三是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四是应保证施工场地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让机台行走或施压过程机身平稳不晃动。五是开槽时安排专人对挖土情况进行管理,槽底30~50cm范围内的土用人工清理。
 
  2.4基坑开挖不当引起大面积群桩倾斜
 
  挖土引起基桩的倾斜,直接原因是挖土方法不当,将基坑挖得太深或将挖出的土堆放在基坑边坡附近,因而产生侧向压力;土质为淤泥是由于淤泥的流动性产生侧向压力。而管桩对水平力的抵抗能力小,于是随着土体的位移而向开挖方向倾斜,造成桩顶大量位移。
 
  预防处理措施:发生这样的事故先要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哪些桩报废,哪些桩还可以用,哪些桩应折减其承载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桩。为防止此类工程事故的发生,应严禁边压桩边开挖;开挖要在基桩全部完成并至少隔15d后进行,挖土要逐层均匀进行,桩周土体高差不得超过1m;注意保持基坑围护结构或边坡土体的稳定;基坑顶部周边不得堆土或堆放其他重物等。
 
  2.5桩身上浮
 
  当工程桩较短或桩较密集时较容易发生桩身上浮的情况,此时采取复压是较有效的补救措施。所谓复压是指已经压好的桩再进行静压的一种措施。
 
  3结束语
 
  总之,虽然预应力PHC管桩有诸多优点,但在设计和施工中,仍然存在承载力确定依据不统一、施工终压力取值难确定及相邻基桩桩端标高差异引发的影响界限不明确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其在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桩基工程施工完成后,通过桩基检测表明该工程PHC预应力管桩符合设计要求,因此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具有质量可靠、单桩竖向承载力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宏远.PHC管桩静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财富,2011(8)
 
  2张立博、龙振华.浅谈PHC管桩静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8)
 
  AnalysisofQualityControlforPHCPipePileConstruction
 
  OuyangGuojian
 
  Abstract:ThroughanalysisofPHCpipepileconstruction,thearticledescribesthequalitymanagementintheconstructionprocessofPHCpipepilestaticusingpressuremethod,anddescribesthehandlingofcommonqualityproblem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relatedprojects.
 
  Keywords:PHCpipepile;construction;qualitycontrol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