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桩核系统对薄弱根管修复后牙体抗折性能的影响

2015-08-25 129 0

  口腔临床上常见由于因根管未发育完全、重度龋齿、过度的根管预备及或重复根管治疗等原因而导致的根管牙体组织严重缺损,根管壁过薄,根管内剩余组织非常薄弱[1]。此类根管内没有足够的牙本质支持,经桩核冠修复后易发生根折,给临床修复工作带来困难。传统的铸造桩核和预成纤维桩树脂核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桩核系统,而哪种桩核系统更适合这种薄弱根管的修复还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比较D.T.LightPost纤维桩系统及镍铬合金铸造桩核对上颌尖牙薄弱根管修复后的抗折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口腔医师临床修复薄弱根管的残根残冠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D.T.LightPost纤维桩和根管预备钻系列(Bisco,美国),DUO—linkTM双重固化树脂(Bisco,美国),UNI—ETCH酸蚀剂(Bisco,美国),ONE—STEP光固化粘接剂(Bisco,美国),Light—Core光固化树脂(Bisco,美国)。镍铬铸造合金Ni—Cr(松风公司,日本)。
 
  1.2离体牙的选择与制备取自近期(3个月内)因牙周病拔除的无龋、外形完整的30颗上颌尖牙,于10倍放大镜下观察无釉质发育不全及表面裂纹,去净牙根表面残留的牙周组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置于0.9%生理盐水中室温保存。用金刚砂片在位于离体牙唇面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junction,CEJ)最低点的冠方2mm处[2],垂直牙体长轴喷水降温切断牙冠,常规拔髓,ProTaper根管锉(DENSPLY,美国)预备根管至F3,工作长度=断面至根尖长度—0.5mm,过氧化氢溶液+次氯酸钠溶液交替冲洗,吸潮纸尖干燥根管,Thermafil热塑牙胶(DENSPLY,美国)充填根管,磷酸锌暂封,生理盐水室温保存[3]。
 
  1.3实验牙的分组与制备
 
  1.3.1分组随机将30颗实验牙分为A、B两组,每组15颗。A组使用D.T.LightPost纤维桩系统、DUO—linkTM双固化树脂及Light—Core光固化树脂核材料行根管重塑、纤维桩及树脂核修复,B组行镍铬铸造合金桩核修复。用游标卡尺测量各颗牙的根长、唇舌径、近远中径,各组实验牙根长、唇舌径、近远中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3.2薄弱根管的制备首先,使用#1016球形金刚砂车针(KGSorensen,巴西)扩大预备截冠平面以下约9mm处的根管,保留根尖部4mm左右的牙胶封闭区;然后再使用大一号的#3017球形金刚砂车针扩大预备根中1/3段,约为截冠平面下5mm处的根管,管壁厚度为均匀1mm。
 
  1.4实验牙的预备A组:使用UNI—ETCH酸蚀根管后,均匀涂布ONE—STEP粘结剂于根管内及D.T.Lightpost纤维桩表面,吹干,光照10s。注入DUO—linkTM双重固化树脂于根管内行根管重塑,分层填入以使气泡排出,直至树脂完全充满根管。插入纤维桩于根管内,轻压5~10s,去除溢出的树脂后,光照40s固定纤维桩。在牙体组织及纤维桩表面均匀涂布ONE—STEP粘结剂,光照10s,Light—Core光固化树脂分层塑核。常规进行牙体预备,围绕牙颈部一圈预备出肩台,预备后的牙本质肩领高1.5mm,肩台宽1mm,核部高度为6mm,使用平行研磨仪控制聚合度为5°。取模,制作蜡型,镍铬合金铸造冠修复,确保最终的全冠修复体形态基本一致。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各全冠后,置于37℃蒸馏水中保存24h备用[3]。B组:镍铬铸造合金桩核组常规完成桩核蜡型后包埋,铸造,打磨,喷砂,试戴金属桩核使之完全就位后,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永久粘固。余处理同上A组。A组与B组间的全冠修复体形态在直径、厚度及高度上均相似。
 
  1.5实验牙的包埋将实验牙的CEJ下2mm至根尖处的牙根浸入溶解的蜡块中形成一层约0.2mm厚的薄蜡层[4],调拌自凝丙烯酸树脂,然后,将牙根中薄蜡层的部分包埋于自凝树脂块中。当树脂呈面团期时,取出包埋牙,热水去净牙根以及自凝树脂内的薄蜡层,使用硅橡胶印模材料填入拔出牙根后树脂遗留的空隙,再次置入实验牙根,加压去除多余的硅橡胶,模拟牙周膜的形成。
 
  1.6力学测试使用电子万能实验机AG—IS(岛津公司,日本)对试件加载,工作头加载位置为牙的舌面切1/3处,与牙长轴成45°[5],加载速度为0.5mm/min,直至试件断裂或修复体脱落。记录此时的加载强度及每颗牙的断裂模式。断裂模式分为可修复性(桩脱位、桩核裂或根折裂位于实验牙包埋平面以上)和不可修复性(根折裂位于实验牙包埋平面以下)。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最大载荷分析A组最大载荷(495.6±76.2)N,B组最大载荷(283.5±61.1)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断裂模式所有试件均无铸造冠脱位、冠折裂或核部折裂现象出现。A组可修复性7例,不可修复性8例;B组可修复性2例,不可修复性13例。A组可修复性发生率为46.7%,B组可修复性发生率为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一些口腔医生对于薄弱根管的残根残冠倾向于拔除而非保留,主要原因是在根管预备期间容易发生侧穿,以及通过桩核修复后,行驶功能期间,容易造成根折。但如今,随着口腔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观和功能的重视,更多的口腔医生希望通过完善的治疗保存牙体于口腔内,因为这样既能保留患牙牙周膜的本体感受器,又能使患牙在行驶功能时对牙周组织有生理性刺激,避免了拔牙后,活动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对基牙的损伤以及牙槽骨得不到刺激而萎缩。本研究使用DUO—linkTM双固化树脂对薄弱根管进行重塑,D.T.LightPost纤维桩及Light—Core树脂核修复,通过检测观察其与金属铸造合金桩核修复薄弱根管之间不同的修复方法对修复体整体抗折性能的影响,为口腔医师临床修复薄弱根管时提供参考。
 
  上颌尖牙由于其牙根较长,根管粗大,使用球钻进入根管制备不易造成侧穿,能够很好的模拟薄弱根管的形态,因此本研究使用上颌尖牙作为研究对象。在薄弱根管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两只不同型号的金刚砂球钻分两步制备,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各根管间的差异;使用大一号的球钻制备根管口,则可以尽可能的模拟薄弱根管的喇叭口状。
 
  本实验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组(纤维桩修复组)的抗折强度显著高于B组(镍铬铸造合金桩核修复组),而两组试件的断裂模式,也表明了A组的可修复性发生率高于B组,本结果与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一致,提示了在薄弱根管的保留修复中,树脂重塑及纤维桩核系统修复与传统的金属铸造桩核相比较,具有保护薄弱根管的作用[6—7]。
 
  金属桩核或纤维桩核哪种更适合用于修复薄弱根管,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但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桩的弹性模量将会影响牙的抗折强度和断裂模式。有研究发现,由于金属桩的弹性模量(150~200GPa)远高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14.2~18.6GPa)[8—9],在静态的加载作用力下,牙体组织受力发生弯曲,但此时金属桩未发生改变,因此,金属桩与牙本质管壁间由原来的面面接触转为了点接触,极易造成根折的发生。而纤维桩的弹性模量(15~21GPa)与牙本质相似,在受力情况下,纤维桩与牙本质管壁仍然可以保持广泛的面面接触,相互之间形成一整体,使应力沿管壁均匀分布,减少根折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在负荷作用下,剩余牙本质越少,牙本质内的应力值越高,其折裂的可能性越大[10]。因此,薄弱根管内的重塑对于保存此类根管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11—12]。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分析,多层异种材料所形成的复合体中,其各材料的弹性模量较为接近时,复合体内各部分的应力分布趋于均匀[13]。本研究采用与牙本质弹性模量接近的双重固化树脂(11.5~15.6GPa)作为根管内重塑的材料,通过粘接剂将树脂、纤维桩与根管壁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单位,因此,通过实验证明了树脂重塑后纤维桩修复的薄弱根管,其抗折强度显著高于金属桩核修复的薄弱根管。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比较了树脂重塑、纤维桩及树脂核修复和金属铸造桩核修复对薄弱根管的抗折性能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后,结果显示,无论抗折强度亦或断裂模式的可修复性,纤维桩核组都优于金属桩核组。因此,在薄弱根管的保留修复中,树脂重塑、纤维桩及树脂核的使用可提高修复后牙根的抗折强度及降低根折的发生率,有利于此类根管的保留和再次修复。
 
  参考文献
 
  [1]SilvaGR,Santos—FilhoPC,Simamoto—JuniorPC,etal.Effectofposttypeandrestorativetechniquesonthestrainandfractureresistanceofflaredincisorroots[J].BrazDentJ,2011,22(3):230—237.
 
  [2]TrabertKC,CooneyJP.Theendodonticallytreatedtooth.Restorativeconceptsandtechniques[J].DentClinNorthAm,1984,28(4):923—951.
 
  [3]SalamehZ,OunsiHF,AboushelibMN,etal.Effectofdifferentonlaysystemsonfractureresistanceandfailurepatternofendodonticallytreatedmandibularmolarsrestoredwithandwithoutglassfiberposts[J].AmJDent,2010,23(2):81—86.
 
  [4]SirimaiS,RiisDN,MorganoSM.Aninvitrostudyofthefractureresistanceandtheincidenceofverticalrootfractureofpulplessteethrestoredwithsixpost—and—coresystems[J].JProsthetDent,1999,81(3):262—269.
 
  [5]ZogheibLV,PereiraJR,DoVAL,etal.Fractureresistanceofweakenedrootsrestoredwithcompositeresinandglassfiberpost[J].BrazDentJ,2008,19(4):329—333.
 
  [6]IsidorF,OdmanP,BrondumK.Intermittentloadingofteethrestoredusingprefabricatedcarbonfiberposts[J].IntJProsthodont,1996,9(2):131—136.
 
  [7]陈连坤,邱延昭.不同桩核系统修复漏斗形残根后牙齿抗折性能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5):300—301.
 
  [8]OttlP,HahnL,HChL,etal.Fracturecharacteristicsofcarbonfibre,ceramicandnon—palladiumendodonticpostsystemsatmonotonouslyincreasingloads[J].JOralRehabil,2002,29(2):175—183.
 
  [9]AkkayanB,GulmezT.Resistancetofractureofendodonticallytreatedteethrestoredwithdifferentpostsystems[J].JProsthetDent,2002,87(4):431—437.
 
  [10]LertchirakarnV,PalamaraJE,MesserHH.Patternsofverticalrootfracture:factorsaffectingstressdistributionintherootcanal[J].JEndod,2003,29(8):523—528.
 
  [11]MendozaDB,EakleWS,KahlEA,etal.Rootreinforcementwitharesin—bondedpreformedpost[J].JProsthetDent,1997,78(1):10—14.
 
  [12]TaitCM,RickettsDN,HigginsAJ.Weakenedanteriorroots—intraradicularrehabilitation[J].BrDentJ,2005,198(10):609—617.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