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法的螺旋钻杆结构强度正交试验分析

2015-08-04 151 0

   1.试验与仿真结合的正交试验设计
 
  螺旋钻杆是物探钻孔、锚杆钻孔等的常用工具,其主要参数有中心管外径、中心管壁厚、螺旋升角、螺旋外径、叶片厚度等。为了能够以最少的试验次数,实现螺旋钻杆参数的优化设计,利用正交试验法,结合有限元计算,对螺旋钻杆进行分析。根据经验设定螺旋钻杆的外径150mm,长度3m,钻杆重量70kg,施加阻力扭矩1000N·m。
 
  正交试验法是应用正交表的正交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用最少的试验次数优选出各因素较优参数或条件的组合[2]。常见的正交表类型和格式见表1。
 
  本次试验采用正交表如表3,这里“L”表示正交表;“9”表示总共要作9次试验;“3”表示每个因素都有3个水平;“4”表示这个表有4列,最多可以安排4个因素。
 
  表2因素水平表
 
  正交设计在挑选代表点时有两个特点:均匀分散和整齐可比。“均匀分散”使试验点有代表性;“整齐可比”便于试验数据的分析。整齐可比指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排列规律整齐;均匀分散是指如果将正交设计的9个试验点点成图,我们发现9个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散布均匀[3].[4]。
 
  2.强度试验分析
 
  (c)叶片加载截面径向受力曲线(d)内螺旋受力曲线(e)外螺旋受力曲线
 
  图2试验1曲线
 
  因篇幅所限,只列出试验1的强度云图及曲线如图1、图2,其他略掉。仿真试验中各因素可以随意安排,本例按A、B、C、D依次安排。并在正交表的右边加“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来自上图的有限元分析)栏,下边加Kij和Rj记录栏(见表4)。
 
  分析计算结果,找出各因素对考核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采用极差分析法,首先计算各因素不同位级考核指标的极差Rj。
 
  由Rj值的大小可看出,各因素对考核指标(最大应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A、D、C。
 
  确定各因素的较优位级组合。由表4中K1j、K2j、K3j的大小可看出,各因素较优位级组合为:A3B3C3D1。
 
  从表4可以看出,中心管直径越大、叶片越厚、中心管壁厚越大、螺旋升角越小,钻杆的强度越大。
 
  3.刚度试验分析
 
  图3、图4、图5例举了试验1、试验2、试验3的位移云图。各因素可以随意安排。本例按A、B、C、D依次安排。并在正交表的右边加“最大位移”(最大位移来自上图的有限元分析)栏,下边加Kij和Rj记录栏(见表5)。
 
  分析计算结果,找出各因素对考核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采用极差分析法,首先计算各因素不同位级考核指标的极差Rj。
 
  由Rj值的大小可看出,各因素对考核指标(最大位移)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C、D。
 
  确定各因素的较优位级组合。由表5中K1j、K2j、K3j的大小可看出,各因素较优位级组合为:A3B3C3D2。
 
  综合考虑钻杆的强度和刚度特征,分析表4和表5,确定各因素较优位级组合。由表4可见C2与C3相差较小,且C是最次要影响因素,而表5中C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且C2与C3相差不大,所以考虑降低钻杆重量,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中心管壁厚选7mm最合适;由表4可见D不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表5中D是最次要影响因素,且D2最小,故综合考虑,螺旋升角选20°最合适,这也是与实验分析相吻合的,能够实现最好的输土效果。所以选用A3B3C2D2方案,钻杆在强度上和刚度上都好于其它参数匹配的钻杆,且3m长钻杆质量是72.56kg,满足要求,为最优方案。
 
  4.结论
 
  螺旋锚杆具在土体性态、钻孔参数和所需功率确定后,对于刀具来说,一般宜采用低速大扭矩切削;对于输土的螺旋来说需要较高的转速。将锚杆动力装置设计为同轴心双驱动,刀具与低速内杆连接,外螺旋与高速连接,以双转速进行动力供给,可充分发挥螺旋锚杆钻具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功耗。
 
  本文在螺旋钻杆仿真分析过程中,利用正交试验法,对螺旋钻杆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螺旋钻杆的最优参数为A3B3C2D2,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实现螺旋钻杆参数的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鄢泰宁.岩土钻掘工程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15~17.
 
  [2]曾德超.机械土壤动力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5:705~712.
 
  [3]郭峰.岩土掘削的数值分析新方法与新型装置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1~6.
 
  [4]赵伟民,顾迪民,迟大华,牛红.螺旋钻具上的土的动力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4):90~93.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