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本次扩建增容的乌兹洛瓦亚220kV变电站站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附近,处于吉尔吉斯斯坦国的南部,奥什市西南方向约6.0km左右。
二、扩建端的岩土工程条件及评价
1.扩建端的岩土工程条件
站址位于费尔干纳盆地东部边缘西天山西麓的冲洪积扇的中上部,呈低山丘陵地貌,现为荒地,地势较开阔,一定的起伏,无明显的不良地质作用。勘探深度内的地基土的分布特征及岩性分述如下:
①黄土状粉土(Q3eol):广泛分布于表层,层底深度为3.6~26.4m,层底标高为1072.61~1091.90m左右。呈褐黄色,稍湿,稍~中密,土质较均匀,见较多的植物根须、少量的孔隙和垂直节理。具湿陷性。
②卵石(Q3al+pl):分布于①层下,层顶深度为3.6~26.4m,该层揭示的厚度为3.7~8.4m。以青灰色为主,稍湿,密实,骨架颗粒的成分以变质岩、沉积岩为主,粒径多集中在2~3cm,最大粒径可达20cm,主要以砂质、角砾充填为主,见有少量的粉土充填,充填和分选性均良好。
2场地的湿陷性评价
三、地基方案分析及选择
(一)地基方案分析
依据本次勘察成果,同时考虑到建(构)筑物的性质与荷载、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场地环境、材料来源供应条件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地基持力层选取原则不仅要做到技术可行,还应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对拟建变电站中主要建(构)筑物应视场平标高、场地①层的厚度和基础埋深情况可考虑采用天然地基方案、砂砾石换填方案等,持力层选择②层卵石;对变电站中的附属建(构)筑物同样应视场平标高、①层的力学性质情况、上部建(构)筑物的荷重、基础埋深情况可考虑采用人工成孔扩底墩、强夯地基方案、灰土换填方案等。
(二)地基方案选择
本场地存在湿陷性土,不宜采用透水性的砂砾垫层。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法进行处理,可同时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及增强隔水稳定性。灰土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原位试验结果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对灰土垫层不宜超过250kPa。灰土按体积配合比可为2:8或3:7。经过人工压实(或夯实)的3:7灰土垫层,当压实系数控制在0.97及干土重度不小于14.5~15KN/m3时,其承载力可达300kPa以上。对于2:8灰土垫层,当压实系数控制在0.95~0.97及干土重度不小于14.8~15.5KN/m3时,其承载力可达300kPa。
根据场地土条件、上部荷载大小、当地的地基处理经验和环境因素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确定,设计最终确定本工程地基处理方案为3:7灰土换填。
具体方案为:在扩建的户外配电装置区:○1新增监控室,基础底部采用1200mm厚3:7灰土垫层;垫层出基础边缘600mm宽;○2构架基础底部采用1000mm厚3:7灰土垫层;垫层出基础边缘600mm宽。○3设备支架基础底设置600mm厚3:7灰土垫层;垫层出基础边缘600mm宽。○4电缆沟下灰土垫层做法为500mm厚3:7的灰土出混凝土垫层300mm宽。○5道路下灰土垫层做法为600mm厚3:7的灰土出道路下戈壁垫层300mm宽。土料要求:宜采用粉质粘土,不宜使用块状土和砂质粉土。人工压实,压实系数控制在0.95~0.97。
四、结束语
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并且要适应当地所执行的各种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使用、经济合理、质量过关等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新泉吉尔吉斯南部电网改造工程地勘报告
[2]《建筑地基基础规范》
[3]《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