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喜讯 | 清华大学水土木水利学院参与完成的两项标志性工程获行业詹天佑奖

2025-04-22 2261 0

清华大学水土木水利学院参与完成的两项标志性工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大型钢管混凝土柱抗火安全设计”、“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Z15地块项目(中信大厦)”分别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大中华区Project Excellence and Innovation Award、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清华大学水土木水利学院韩林海教授担任参与方负责人。



ASCE大中华区Project Excellence and Innovation Award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工程,于2021年6月正式运营。天府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总建筑面积逾70万m2,最大跨度72m,最大悬挑32.8m。航站楼主体竖向承重结构为钢管混凝土柱,最大外径达2.3m。作为该重要公共建筑的大型主体构件,钢管混凝土柱的防火设计具有极大挑战性,应统筹兼顾结构可靠性、经济性和建筑美观性。为此,韩林海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基于火灾下“荷载-温度-时间”多场耦合作用,进行了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分析和火灾全过程承载力计算,最终确定了采用膨胀型防火涂装体系的设计方案,攻克了采用该类方案缺少设计依据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建筑效果和技术经济效果。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鸟瞰全景

 

该项技术也为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GB/T 51446-2021、国际标准Design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hybrid structures ISO 16521:2024防火设计条文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据悉,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2025年1月竣工验收,2025年4月正式投用)工程的钢管混凝土构件防火设计也采用了该项技术。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大厅内景


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Z15地块项目(中信大厦),528m高,为世界高烈度区(抗震设防烈度≥8度)首座500m级超高层建筑,于2018年10月竣工。该建筑采用巨型外框筒与核心筒构成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其中外框筒主要竖向承重构件采用多腔多边形钢管混凝土巨柱,柱最大截面面积达62.3m2


图片

北京中信大厦


此项工程中,如何保障钢管混凝土巨柱的抗震性能可靠性,是该项目设计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为此,韩林海教授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开展了多腔式多边形钢管混凝土巨柱以及其关键节点,如巨柱分叉节点、柱脚连接节点等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精细化模拟,提出了其抗震设计方法与节点构造措施,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此外,韩林海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自2014年9月3日开始对钢管混凝土巨柱长期性能开展工程实体原位测试逾10年,验证了巨柱受力可靠性,截至发稿时该测试仍在持续进行,为大型钢管混凝土结构全寿期性能分析与工程实践检验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群体获奖证书


简介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简称ASCE)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工程学会之一,ASCE大中华区Project Excellence and Innovation Award旨在表彰在大中华区重大工程项目中作出卓越创新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联合设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全国建设系统工程奖励项目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首批核准的科技奖励项目。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